各学院(系)、书院及有关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响应国家建设对创新人才迫切需求,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2024年学校将原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研究生基金项目整合升级为“求是学术”品牌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品牌研究项目”),并发布《中国人民大学“求是学术”育人育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1,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其中,“求是学术-栋梁”项目主要面向由硕博研究生担任负责人的团队申报,本科生可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品牌研究项目旨在建立本研一体贯通的学生学术训练体系,通过整合各类分散项目,聚焦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的全过程研究训练。
2025年“求是学术-栋梁”项目现已正式启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项目申报模式
(一)项目申报模式
2025年“求是学术-栋梁”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将采取“选题指南-招募团队”、“学生自拟选题”两种模式并行,统一评审、公平竞争。
1.“选题指南-招募团队”模式
鼓励学生团队或个人从《中国人民大学“求是学术”品牌研究项目选题指南目录(2025研究生)》(见附件2,以下简称《选题指南目录》)中选择意向研究题目,按照题目后所附相应联系方式,提交《“求是学术”品牌研究项目选题指南意向申请表》(见附件3,以下简称《意向申请表》)至出题教师,并接受出题教师选拔。
团队成员可以在提交意向申请时自行组队,也可以由出题教师根据项目意向申请者相关信息建议组队。学院(系)应组织指导教师与提交选题意向的学生团队或个人进行互选,确定项目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确定后,项目团队需提交申报材料,并根据选题来源,将材料发送至对应选题来源单位参加初评。
原则上,《选题指南目录》中每个选题只能组建一个团队。
2.学生自拟选题模式
鼓励学生依托学术兴趣、专业研究、行业问题等自拟《选题指南目录》以外的项目选题,自行组建团队并邀请指导教师。学院(系)应为自拟选题的学生申报团队推荐项目指导教师。
二、填报申报材料(10月10日前)
9月30日前,请各学院(系)按照《项目管理办法》(附件1)整体要求,向学生做好项目申报宣传和指导工作,提醒学生按时、按要求、按类别提交申报材料。
10月10日前,请所有申报品牌研究项目的团队(包括选题指南入选团队和自拟选题团队)项目负责人,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求是学术-栋梁”项目申请书》(附件4,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并与《意向申请表》(附件3)一起,按选题来源分类发送至以下指定邮箱:
项目选题来源 |
申请材料发送邮箱 |
申请材料格式要求 |
书院项目 |
qiushicollege@ruc.edu.cn |
文件名及邮件名格式:【求是学术项目】 + xx学院(院系名)+ xx(学生名) + xx(选题来源单位)项目申请材料 |
创新高地项目 |
数字人文研究 院zekunyang@ruc.edu.cn |
健康大数据研究院 health@ruc.edu.cn |
区域国别研究院 songtt@ruc.edu.cn |
中华文明研究院 yangfanlucy@ruc.edu.cn |
学院项目 |
各学院自行通知 |
采取“自拟选题”模式的项目团队,请将材料发送给项目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系)参加学院初评。
三、项目初评(10月22日前)
根据学生申报的项目选题来源,今年将采取学院、书院、创新高地分通道评审。请各评审通道根据《关于2025年“求是学术-栋梁”项目评审工作的通知》具体要求,于10月22日前完成项目初评及公示工作,并将初评推荐项目名单发研究生院。
四、项目复核(11月3日前)
研究生院汇总三个评审通道的初评结果后,交由书院开展复核工作。11月3日前,书院将公示无异议的复核结果形成最终推荐名单并上报研究生院。
五、项目确定(11月10日前)
11月10日前,学校最终确定立项项目并在研究生院主页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公示结束无异议后,将提交财务处拨款,并启动项目运行。
六、项目运行管理
(一)项目申报资格
本次品牌研究项目申报工作主要面向全校在读硕博研究生,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本研联合组队申报。
原则上,毕业年级研究生不得担任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到境外高校学习半年以上(含半年)的学生,不得参与当年项目申报。
每人每年度参与“求是学术”申报项目不超过2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不超过1项。
(二)项目团队成员
“求是学术-栋梁”项目由硕博研究生担任负责人,一般应邀请本科生作为项目助理,并由担任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生协同项目团队指导担任项目助理的本科生,帮助本科生了解和掌握学术研究流程与规范,发挥研究生在本科生学术训练中的朋辈引领和指导带动作用。
(三)项目团队人数
项目团队总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其中1人为项目负责人,其余为项目参与人。
(四)项目指导教师
项目团队须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专业方向应与项目团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基本一致。根据需要,指导教师的配备数量原则上为1—2人。如果配备校外专家作为指导教师,还需明确1名校内教师为责任指导教师。
(五)项目运行周期
项目运行周期为一年。项目运行6个月左右,由书院组织中期检查,根据课题实施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初步研究成果,给出中期评审结果(“中期通过”“限期整改”“终止运行”)与改进意见。项目结束时,由书院开展结项评审工作,审核提交的各类项目结项材料,形成结项成绩及结项结论建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上报研究生院审核。具体中期检查及结项时间,以工作通知为准。
附件:
1.中国人民大学“求是学术”育人育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2.中国人民大学“求是学术”品牌研究项目选题指南目录(2025)
3.“求是学术”品牌研究项目选题指南意向申请表
4.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学术-栋梁”项目申请书(项目负责人填写)
研究生院
2025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