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师生和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高校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对于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22年第9期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组约文章。今天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刘伟署名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最新发展,既是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根本指针,又是凝聚高校知识分子意志、激发人才活力的思想武器,更是一篇指导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对中国人民大学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学校将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迎来85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样一个重要时点第5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体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人民大学这所党亲手创办的大学的无比信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坚守初心、始终让党放心的殷切期望,是学校85年光荣校史和奋斗历程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极大丰富了我们党对创办红色高等教育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极大深化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历史主动精神和自信心自豪感,极大提振了3万多名师生和海内外人大人立志为党、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犹如定海神针,为学校建设发展全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全部工作和一切团结奋斗的主题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深邃思考、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对于“为谁办大学、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些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重大时代问题作出了进一步回答,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政治方向、历史纵向、时代导向和价值取向,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所强调的“九个坚持”“四个服务”等重要要求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并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发展,极大增强了新时代高校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书育人过程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自信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瞻远瞩、定向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期间,就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把握两个大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等一些关系到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这次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政治,时刻印记在脑海里、见之到行动上,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独树一帜”的旗帜,筑牢现代化强国的高等教育自信,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深厚情怀,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时期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1950年建校后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后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到新时代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使命担当,高度肯定了学校“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希望学校要“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最本质的特征,最显著的优势。从陕北公学建立时起,就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对学校的绝对领导成为一条牢不可破的“金规铁律”。只有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实现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才能确保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挖掘用好富集的红色基因库,牢牢树立“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治校办学全过程,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示中国高等教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履行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确保马克思主义旗帜始终在学校高高飘扬,不断增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大学“独树一帜”的深重期待,坚持建设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世界一流大学不动摇
“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殷切嘱托。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的贺信中就强调了“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要求学校“以建校80周年为新的起点”,“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五年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把坚持“独树一帜”的办学定位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始终奋进在新时代前列。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专门再次强调了贺信中提出的重要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实际蕴含了对于我们建设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更高期待。我们要始终坚持、笃行、发展、弘扬“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这条主线不动摇,深入思考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独树一帜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精神要义、实践路径,持续探索“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壮大“独树一帜”的办学力量,完善“独树一帜”的制度体系,提振“独树一帜”的文化属性,奋力开拓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格局。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加快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努力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楷模、育人模范、研究行家、传播信使、实践标兵,奋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的高地。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要求,坚持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等多个场合强调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显著进展。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明确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终身追寻,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中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殷殷嘱托、殷切期望、振聋发聩。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自觉自信,自觉肩负起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责任使命,奋力推动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赋予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增进人类福祉、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涵育一批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的殷切希望,坚持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提出“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进一步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在这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时代要求。在博物馆前会见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民教育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并主动和这些“大先生”“好老师”合影。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性支撑和重要支柱,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三大工程”“八大举措”,持续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好《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开展好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促进广大教师提升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行动自觉。加强教师政治把关、理论学习、国情教育、实践锻炼、人文关怀等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育人使命,把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理念融入教育的各领域、全过程,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深切期盼,坚持源源不断造就“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成长成才,始终关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多次对青年和高校学生提出殷切希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及高校学生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项要求。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还饱含深情地寄语广大青年,“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我们要始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主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人,坚持以全面发展的理念培养人,坚持以优良校风学风陶冶人,守正创新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办好思政课“金课”,推动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本科专业方向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科学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学课程群,全链条、系统性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